自媒体:已解构,未重构
- 2015-03-23 10:12:00
- 清华教学中心
- 转贴:
- 2053
不到三年时间,自媒体行业借着微信公众平台的东风,已经从零零星星的尝试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。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内容正在涌现,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投身自媒体事业,不断增多的自媒体平台之间开始较量,当然,也有一部分自媒体组织化寻找出路,而愿意为这一切买单的企业和个人也在迅速增多。
不管怎样,探索还在继续,自媒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
自媒体需要什么样的内容?
互联网进军传统行业的一大利刃是打破垄断和特权,自媒体就是媒体权力被瓦解后的产物。
当下自媒体内容的差异化体现在:网媒以全面及时的消息见长,纸媒以详实丰富的事件追踪立足,自媒体的根基则是评论,注重思想和观点的自由传递。
大多数自媒体人的个人性格都会在作品中流露,他们爱憎分明、立场明确、表达幽默,如果用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来衡量,这些作品或许大部分都是不专业的。但站在读者的立场上,每个人耗费时间去关注一件事,一定是想得到一个明确、清楚的结论,而不是迷失在所谓客观立场上堆砌起来的素材里。
和传统媒体领域大众媒体、专业媒体并存的局面一样,自媒体领域有人见人爱的大V,也有专门为细分人群服务的垂直化自媒体。这些自媒体往往会从行业、职业、爱好等维度去预设自己的读者群体,然后通过转载+原创的方式为目标人群持续推送他们最关注的内容。
与传统媒体相比,自媒体在内容上显得更为自由,这同样也是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,这正是自媒体受关注的最核心原因。
谁在做自媒体?
羊年伊始,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的《穹顶之下》成为了第一个迅速爆红的公众话题。柴静虽非自媒体,但其脱离组织后大放异彩的光环却和诸多自媒体人相似。如今大部分自媒体人的前身份都是媒体记者、编辑、主编等,离职做自媒体对他们来说就像零成本创业,意味着工作不再有约束、薪水不再设上限。
首先,自媒体事业意味着个性的自由和解放
其次,自媒体事业意味着收入状况的改善
平台混战,解构与重组
大多数自媒体需要平台,甚至组织化。业内究竟有多少家自媒体平台,一时间很难计算清楚。去年最热闹时,以新媒体“界面”为代表,稍微有点名气的媒体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自媒体计划,到处拉拢自媒体人。其实拉来拉去,每家建一个群,进去后发现还是同一群人。
现在自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垂直化、专业化的趋势,细分领域的读者价值也是可观的,但如何与广告主的需求相匹配仍然是个问题。
总之,鱼龙混杂的自媒体行业,在解构了媒体的特权之后,亟待规范和重构秩序。
联系人: | 胡老师 |
---|---|
电话: | 18901122790 |
Email: | 18901122790@163.com |
QQ: | 306813768 |
微信: | kunpeng1207 |
网址: | www.umtchina.org |
地址: | 中国北京 |